可以看到,央行28日发布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跟其25日发布的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》里面的精神是一致的。
《办法》的监管指向是,阻止支付公司“异化”为“网络银行”。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回归其诞生时的使命:小额便民,服务于电子商务。
在吹风会上,央行介绍,出台《办法》的初衷是“不希望支付账户有太多的资金沉淀”。截至2014年底所有网络支付账户的余额为2000多亿,主要集中在支付宝、财付通。这沉淀的两千多亿元或让央行担心到夜不能寐。
吸收存款和支付清算是银行的基本功能,在缺乏与银行类似的严格监管约束下,支付账户已经实现事实上的网络银行功能,资金沉淀让其成为存款类的金融机构,而又没有受到银行的账户资金安全及配套的流动性监管。
《办法》的一个杀手锏是区分银行全功能账户和支付账户的区别,也就区分了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银行的业务边界。第二个杀手锏就是强调支付账户实名,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显示,2014年完成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共有9.45亿个,只占总支付账户总量43%。
不论是支付账户的分类,还是银行账户的分类,逻辑一脉相承: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分类ABC,与对银行的个人账户I、 II、 III 类遥相呼应。背后的逻辑都是:账户的级别越高,你所能使用的福利功能和额度也就越多。分类监管可谓一举两得,一来为创新留下了空间,二来也守住了安全的底线。
打个比方,这有点类似于居住证积分的制度,积分越高可享受的公共福利越多,比如说120分可以办护照,140分可以买房,160分小孩可以上学等等。
通俗的说,好孩子享受到的监管更为宽松。根据《办法》,若支付机构被评为A类且Ⅱ类和Ⅲ类账户实名比例达到95%以上,即可享受账户实名验证不受渠道限制、单日限额提高等优惠。
根据办法,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:Ⅰ类账户自开立起累计支付限额1000元,可用于购物消费和客户转账。Ⅱ类账户年累计支付限额10万元,可用于购物消费和客户转账;Ⅲ类账户年累计支付限额20万元,可用于购物消费、客户转账和购买投资理财产品。从Ⅰ类账户到Ⅲ类账户,身份核实逐渐趋严。
小编推荐阅读《热血江湖手游技能加点攻略》(掌握技能加点要诀,成就无敌江湖之王)
阅读新版本赏金玩法出装攻略(全面解析最优出装方案,让你在新版本赏金玩法中独领风骚)
阅读《公主级2-6攻略技能大揭秘》(掌握攻略技能,成为公主级2-6的王者!)
阅读《赵云关羽出装铭文攻略视频大揭秘》(如何为赵云和关羽选择最佳装备和铭文?—MOBA游戏攻略)
阅读P5Sband攻略技能加点详解(P5Sband技能加点策略与建议)
阅读《狐狸职业比赛出装攻略男》(以狐狸为主角,揭秘职业比赛中的最佳出装策略)
阅读《钻石局炸鱼英雄出装攻略》(了解最强出装搭配,带你玩转炸鱼英雄局!)
阅读